网站首页
公司介绍
新闻动态
产品展示
成功案例
公司资质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信息公开
文章分类
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
解决方案
长征五号火箭运输特种箱解决方案
实现火箭运输集装化
助力航天事业新发展
南通中集特箱公司成功研制长征五号火箭运输特种箱
2013年8月16日,对于南通中集特箱公司来讲,是一个非常值得记忆的日子,当天早晨,杨伟棠总经理、郭伟嘉副总早早来到南通中集大罐码头,迎接总装备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领导,并现场督察火箭运输特种集装箱的装船。中午时分,第一台箱顺利装船,双方领导握手互贺,标志着南通中集特箱公司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长征五号火箭运输特种箱项目取得成功。
回首这一项目千回百转的艰辛历程,历经技术方案的多次研讨、样箱的试制与评审、质量的把控与跟踪、箱体的运输与流转……一路披荆斩棘,汇集了公司营运、研发、生产、质控、物流众人之力,每个细节无不体现出南通中集人协作奋战、尽心尽力、尽善尽美的企业精神。
良好市场口碑,赢得客户青睐
时间追溯到2007年年底,南通中集特箱公司收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咨询,调研集装箱运输火箭方案的可行性。当时,国家批准在海南建造具备新一代重型火箭发射能力的航天发射基地,但火箭在天津总装厂总装,如何途径数千公里将火箭从天津运到海南,成为航天科技集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他们考虑了陆运、海运等多种方案。在海运集装箱运输方案中,南通中集特箱主动积极配合,以优异的方案赢得了航天科技集团的青睐。
由于是为国家航天事业贡献力量,同时为展示公司的研发、设计、生产能力,接到咨询后,公司管理部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的项目组,组织了营运、技术、采购、生产、质控、物流等相关人员对各环节进行了调研及充分的论证、讨论。同时,为详尽介绍集装化运输方式的优劣性及公司的研发、制造能力,公司分管营运的赵皓副总带领市场、研发团队多次往返于南通、北京之间,详细推介集装化运输方式的便利及优越性,让对方了解集装化运输、认可集装化运输。在航天科技集团大量调研以及与陆路火车运输的方式比较后,发现集装化的运输不仅能有效保证物件安全,而且运转效率高、成本相对经济;加之南通中集特箱公司具有多种大型特种集装箱的研发制造经验以及良好的质量口碑,航天科技集团在经过设计研发能力、生产能力、产品质量保证、产品试验、运输保障以及履行合同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后,最终选定了南通中集特箱公司为合作方。
研发团队攻关,不断改进优化
协议签订后,项目组立即投入到了项目的攻关中。鉴于该项目的重要意义,项目伊始,管理部杨伟棠总经理就要求,务必要弘扬南通中集
“一流的质量、一流的服务、一流的信誉”
的客户宗旨,以切实的行动给航天科技集团以满意的答卷。
长征五号火箭运输箱中最大箱体的外形尺寸达到30多米长、6米多宽、6米多高,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尽管南通中集特箱公司之前成功研制过欧洲STORA运纸箱、风叶组合运输箱等大型特种集装箱,但对于如此大型的集装箱研发,不仅南通中集特箱第一次面临,纵观全球也没有类比产品。由于运载重型火箭,该箱体强度、刚度的安全系数要求远高于一般产品,满载吊装时底架变形量要求又远低于普通产品,以确保对火箭箭体的支撑保护……因此,技术部门在接到项目后,根据航天集团提供的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聚集了部门内所有骨干工程师一起讨论。基于对箱体底架变形苛刻的要求,筛选出两种底架结构设计方案,并对两种方案进行了FEA有限元计算分析,从变形量/应力大小、制作难度、材料采购等方面综合考虑比较,在方案确定后再进一步与生产、质控、物流及客户进行更广泛的讨论和结构完善,并再次通过有限元的分析计算,对相关结构不断优化改进。几年时间里,南通中集特箱技术团队与航天集团技术人员进行了数次沟通、交流,召开技术方案评审会,论证各个关键细节,确保了各项性能技术指标满足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最终完成设计任务。
生产排除万难,细节决定成败
技术方案确定后,进入试生产阶段。面对如此超大尺寸的集装箱,如何保证装配误差、控制焊接变形?如何让一个操作人员就能轻松打开门?……诸多挑战,都摆在了生产团队的面前。为此,特箱生产部专门抽调了精兵强将,成立火箭箱生产项目组负责该箱型的生产。
2010年8月,在技术方案讨论阶段,航天科技集团就提出先试制一台门端的要求。一是对设计方案的论证,二是对生产能力的摸底。接到任务后,生产部门立即抽调了几名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在工艺、生产、技术、质控人员全程跟踪下,经过将近一个月的不断摸索及工艺技术攻关、验证,一台高度、宽度达6米多、重约3.8吨的巨型门端在车间里竖立起来。为了满足客户要“一个人轻松打开箱门”的要求,设计、生产、工艺、工装人员在角柱及门铰链的制作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研究、摸索,大家集思广益,保证铰链同轴度、减少焊接变形。最终,在客户检验过程中,实现了单人即可轻松的打开这扇重约1吨的巨型大门。门端的试制成功,不仅让客户对南通中集特箱公司的生产能力有了信心,同时也使公司对顺利完成此次订单任务的信心大增。
2012年底—2013年夏季,生产人员克服严寒酷暑,各生产干部一直坚守现场,进行全方位跟踪,注重各细节管理,排除万难,保证了长征5号系列火箭箱产品的如期交付。生产期间,航天科技集团的领导、技术人员多次来现场参观、验箱,每次到来,他们无不称赞南通中集的团队是一支管理规范、训练有素的“铁军之师”。
严格过程控制,兑现质量承诺
一直以来,南通中集特箱的质量管理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然而面对火箭箱这一有着特殊意义的产品,南通中集特箱团队还是不敢有丝毫懈怠,严格每个过程的控制,兑现对客户、对航天事业的质量承诺。
特箱质控部在接到管理部的指令后,立即成立部门项目小组,不仅制订了《航天超大箱质量目标》,而且制订了详细的质量检验标准以及《特箱质控部航天超大箱项目管控职责表》等,从组织、职责、标准、检测技术要求等各方面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生产开始前,生产、质控人员根据技术人员提供的各项参数,识别出质量控制关键点,做好产前策划,分别编制了生产工艺和生产注意事项;生产过程中,质控人员从外购件检验→材料入厂复检→生产制作检验→堆场检验等,全过程监控,严格把关,每一道工序都经过专职检验人员的确认、签字并做好记录,既确保了生产的可操作性,更保障了客户在以后的使用中没有质量风险。
由于装载火箭的特殊性,该批箱在焊缝要求上非常严格,不仅对关键部位要求进行无损探伤,而且风雨密要求也非常高,要做到“滴水不漏”。因此,生产过程中,对关键部位的装配、焊接、探伤,QC全过程跟踪、拍照、存档。在风雨密的检查方法上,检验人员也大胆探索和细致验证,确保了箱体的水密性能。
多方论证勘察,确保顺利运输
克服了产品设计、生产的难题,如何把这个“庞然大物”运出去,又是南通中集特箱团队面临的新考验。为确保产品的顺利运输,在项目方案商讨阶段,物流部门就全程参与其中,并多方了解相应的运输工具和吊运方案,提出相关运输方案建议,包括部件运输、整箱周转和最终产品运输。
运输方案确定后,物流人员更是多方论证、现场勘察,并且“货比三家”,在不断优化运输方案的同时,询价、比价以保证运输成本的最低,最终敲定从长江边的南通中集大罐码头驳转发运。发运当天,由于种种原因,装船需安排在半夜进行,管理部郭伟嘉副总及物流部领导赶赴现场指挥调度,保证了产品的顺利发运。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7月31日,在火箭箱项目出厂评审中,航天科技集团高层领导发自肺腑的感慨:“南通中集特箱生产的产品质量非常好,履行合同交货期也是航天系统供应商中最好的”。
作为目前世界“最大的集装箱”——长征五号火箭运输箱的成功研制,为国家重型火箭通过海运方式运输提供了有力保障。中集集团积极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奉献与努力,诠释了中集“做一个负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同时展示出中集在集装箱领域的专业与领先。如今,南通中集继续遵循中集“为物流行业提供高品质、可信赖的装备和服务”的使命,开始迈向下一个目标,继续投入到其他型号长征火箭运输箱的研发、制造中……
网站首页
|
公司介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